首页  人才发展

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人才治理能力

2021-02-06 作者: 阅读: 241

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和数字技术为我国人才治理赋能,推动人才各项工作走向“数与网”,为人才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    ——编者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日趋复杂,新威胁、新挑战层出不穷,影响和改变着科技与人才工作领域的交流合作进度、合作方式及合作空间。未来的人才流动将不可避免地以柔性流动为主要形式,即基于网络或者虚拟技术的才与智的流动。

 

      新一代信息和数字技术为人才治理赋能,推动人才各项工作走向“数与网”。区块链技术是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典型代表,其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可信流转、易追溯等特性能实现信息深度共享、多方维护、交叉验证,有助于促进治理结构扁平化、治理过程透明化、治理流程协同化,为我国人才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手段。

 

人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特征

 

      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新时代人才治理工作既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原则,又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客观要求,具有鲜明的特征。

 

      多元与协同。所谓多元是指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即建立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组织和人才个体广泛参与的模式;所谓协同是指参与主体职责明确、边界清晰,彼此相互协调、承担不同责任、发挥不同作用,形成人才治理的差序化、精准化、专业化治理格局。多元与协同的要求,有助于调动和发挥各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共同诉求、追求共同利益、解决共性问题,共同推动人才事业发展。

 

      法治与规范。法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治理方式,是人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有规范性与价值性。规范既是行动的准则,强调权责一致、依法依规,也体现在政策法律本身的内容、内在的逻辑及执行的过程中。规范化是实施法治的必然要求,两者相辅相成、互为目的。实现人才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要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于人才工作领域,将人才治理全过程纳入法治轨道,坚持按法律、按政策、按程序办事,确保人才工作的规范有效。

 

      科学与现代。所谓科学,是指人才发展规划、工作机制、行动准则要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思维、进行科学分析、实施科学决策。所谓现代,是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人才资源实施智能选拔、科学匹配、舆情掌控和精准预测等。数智时代的人才治理工作,通过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等现代方式可以形成“识才的慧眼”,能从海量人才大数据中精准发现人才、科学评价人才、掌握人才运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坚定“用才的胆识”,不断开发“聚才的良方”。

 

      立体与高效。人才事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工作主体看,包括纵向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横向的政府各职能部门、用人单位、社会中介和人才个体;从工作职能看,包括制度设计、组织运行、评价激励和服务保障等,从影响因素看,覆盖宏观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观的组织特征和微观的个体特质;从治理流程角度看,形成了由顶层设计、执行推动、评价考核、监督反馈等环节构成的闭环体系。这些多主体、多层级和多要素之间的连接与互动,构成了立体式的运行网络,能确保主体间责任清晰、合作顺畅,治理环节严密合理、衔接有序,推动人才工作高效有序运行。

 

区块链技术在人才治理领域的变革驱动

 

      当前,我国人才发展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治理成效,如治理主体力量不平衡,现有的“中心—边缘”治理结构不但影响各主体积极性的发挥,更引发“政府失灵”“黑箱决策”等公共决策的高风险;人才数据定义标准不一、主体间共享效率欠佳,信息孤岛、信息失真和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区块链技术为人才治理带来了新的变革机会,其去中心化、去信任、不可篡改性以及开放性、自治性等特征,有助于不同主体之间深度合作,形成一种更加互利共赢的合作治理机制,是破解人才发展实践困境,加快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人才治理新格局的有效手段。

 

      区块链技术的“自治性”特征有助于创新人才治理模式。“自治性”亦称为“共治性”,是指系统中的每一个节点遵循同一共识机制,参与者更为平等、自主性更强、自组织特点明显。传统科层制式的“管理—规制”模式不但导致主体力量失衡、效率低下,还易因权力过度集中、信息不透明引发社会领域的风险和危机等问题。根据参与者在系统中的地位,区块链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三种模式,能实现不同程度的社会合作。如在公有链模式中,参与者完全平等,信息完全公开,围绕身份信息管理、资产价值增值、学识成果变现、数据资产确权等关键问题,不同主体都可参与并加以应用。

 

      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特征有助于提升人才治理效率。“去中心化”是指每个节点的参与者都可以平等地参与系统决策与管理,不存在单一节点的排他控制权,能避免社会治理的高成本与低效率。在“去中心化”模式下,政府组织、专业机构、人才个体等在人才治理过程中处于均势状态,对治理工作有平等参与、共享信息的机会,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合作,有助于行动主体自治能力的培养和行动自治性的提升。

 

      区块链技术“去信任”特征有助于重塑信任机制。区块链技术能在无信任积累的情况下建立信任机制,拓展了人类协作的广度和深度。虽然社会已经发展出一套规则来为各种社会活动实施第三方监管,但由于现代信用机制的缺失,产权保护不力、数据伪造、非法倾占、篡改成果等信任危机事件仍时有发生。依靠复杂算法、非对称加密的区块链技术,在人才及其成果资源的配置、使用、评价、激励等环节能够准确存证相关信息,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认证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以及人才流动的合规性。

 

      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特征有助于知识价值的实现和保护。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通过建立全新的认证机制,帮助促进人才智力成果的生产、交流和价值实现。在成果确认和保护方面,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能够为成果所有者提供防篡改的数字化证明,使得成果相关的过往交易信息得以溯源,减少恶意违约、欺诈以及其他可能的额外成本。在收益分配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成为任何数字资产流通的信用载体。人才劳动产品大多包含知识产权,通过区块链技术能实现数字化、资产化、透明化和公开化,这不仅可以保护人才知识成果,还能实现将成果按市场价值进行分配,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才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路径建议

 

      ——加快区块链技术在人才治理领域的顶层规划与设计。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由国家统一布局,加快建立包括存储、加密、共识和跨链的基础设施,为推进人才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积极营造有利于区块链发展的制度环境,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引入人才事业专项发展规划,围绕标准体系、技术创新、队伍培育、风险防范等关键问题出台“区块链+人才治理”相关政策,加快不同主体在人才治理方面形成共识机制。

 

      ——提升区块链技术在人才治理领域的创新能力。加强底层技术基础研究,组织力量攻克区块链在人才治理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综合推进链式结构、时间戳、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等核心技术突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设区块链通用开发平台。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用户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推动“链上”与“链下”深度融合。加快区块链与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耦合创新,推动区块链技术“脱虚向实”与人才治理工作深度融合。注重运用新技术推动区块链监管水平的提升,打造良好的监管生态。

 

      ——加速区块链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快建立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设计涵盖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实务知识、职业道德在内的区块链课程体系,培养区块链技术研发人才、应用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多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鼓励高校院所与区块链企业共建研究所、试验区、行业示范基地、实验室等,立足不同岗位,对架构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进行分层次培养,并建立合理的人才认证与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国家各类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技术开发人才,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大企业充分利用市场、资金和产品优势,加强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

 

      ——重视相关法律和社会规范的建构。针对区块链技术风险点、法律空白点,以“负面清单”形式专门出台法律法规,建立法律条款与区块链代码融合机制,实现“以链治链”,避免法律缺失所带来的监管“真空”。对现有法律加快修订,或者通过发布区块链相关司法解释、组建司法判例库等形式,对区块链技术的法律边界、法律关系以及智能合约的法律效力等问题进行逐步完善、定期审核与及时修订,减少与现行法律规范存在的冲突。加强宣传教育,重构社会价值认知,培育与数字社会相配套的伦理观念与价值规范,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有效避免区块链技术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

  ( 文章来源:《中国人才》 作者:鞠伟 周小虎 周银松 )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邮编:255000     电话: 0533-278678  2783385
  技术支持:乐达云创